碘缺乏病,您知道多少??


文章类型:健康素养   来源:梧州市疾控中心  发布日期:2016-01-18

一、什么是碘缺乏病?

碘是一种活泼的具有氧化剂作用的非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能溶于水的碘化物形式存在,尽管自然界中碘含量稀少,但它却是人体各系统特别是神经系统发育所不可缺少的元素。而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碘缺乏造成机体碘营养不良所表现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它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克汀病和亚克汀病、单纯性聋哑、胎儿流产、早产、死产和先天畸形等。

二、基本病因

1.自然地理  环境中碘的水平受地形、气候、土壤、水文、植被等因素的影响,所以碘缺乏病的流行与自然地理因素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容易造成流行的自然地理因素,包括远离海洋、山高坡陡、土地贫瘠、植被稀少、降雨集中和水土流失等。

2.水碘含量  人体需要的碘归根结底来自环境中的土壤和水。土壤中的碘只有溶于水才能被植物吸收,最后通过食物被人体摄入。水碘含量不仅反映了环境中碘的水平,而且反映了人体碘的摄入水平,水碘含量与碘缺乏病的流行有着密切的关系。

3.协同作用  环境中广泛存在的致甲状腺肿物质,一般情况下含量甚微,不致引起甲状腺肿的流行。但如果在环境严重缺碘的同时致甲状腺物质含量也很高,二者就会产生强大的协同作用,成为形成重病区的主要原因。

4.经济状况  现今地方性甲状腺肿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而且越贫穷的国家流行越严重。同在一个病区内,也是越贫穷的家庭发病越多。病区大多在偏僻的山区和农村,交通不便,经济落后,食用当地自产粮菜。一旦交通条件改善,物质交流频繁,生活水平提高,即使不采取食盐加碘等防治措施,流行情况也会缓解。

5.营养不良  蛋白质和热量不足以及维生素缺乏,会增强碘缺乏和致甲状腺肿物质的效应,促进地方性甲状腺肿的流行。

三、碘缺乏的主要危害

缺碘导致智力低下、呆傻、白痴等智力残疾。

缺碘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粗脖子病。

严重缺碘可导致地方性克汀病,这主要是由于胎儿期及婴儿期严重缺碘,病人呆傻、矮小、聋哑、瘫痪、呈现特殊丑陋面容。

孕妇缺碘可导致早产、流产、死产、先天畸形儿、先天聋哑儿等。

缺碘不很严重时,虽未出现典型的克汀病的症状,但仍有智力低下或发育滞后,即所谓的亚克汀病。

缺碘的最大危害是造成智力缺陷。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克汀病人的智力缺陷。克汀病多是因母亲妊娠期严重缺碘,胎儿随之缺碘,甲状腺素分泌不足,引起胚胎、胎儿、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迟缓、发育分化不全或有缺陷,成为克汀病。

四、预防碘缺乏病的措施

根据监测结果显示,我市属低碘地区,因此要注意预防碘缺乏病。预防碘缺乏病最根本的措施在于科学补碘。

坚持长期食用加碘食盐是我国主要的补碘措施,是世界公认的最经济、简便、有效、安全的办法。除此之外还提倡吃富碘食物:如海产品(海带、紫菜、贝类),其中海带含碘最高;陆地食品以蛋、奶含碘量较高,其次为肉类。

五、需要补碘的特需人群

所谓补碘的将需人群,是指处于特殊生理阶段的、对碘的需求量有别于正常人的群体,包括新生儿、婴幼儿、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孕妇应及时补碘,因为孕妇缺碘除可以造成日早产、流产和先天畸形儿外,更严重的是影响胎儿大脑的正常发育,所以,应该给育龄妇女、孕妇补充足量的碘,产妇因哺乳需要,应补充更多的碘。

六、居民如何正确购买和使用碘盐?

1. 应该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碘盐,碘盐必须有包装和碘盐标志(如右图),购买时要辨认清楚。

2. 购买的碘盐要妥善保存,碘盐应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受日光直射和吸潮,离开灶台存放,避免高温影响。居民可购买小包装碘盐,存放时间不宜过长,做到随吃随买。

3. 为防止碘丢失,烹饪时不宜过早放入碘盐,宜在食物快熟时放入,避免用碘盐爆锅、长时间炖、煮,以免碘受热失效而失去补碘的作用。

 

甲状腺疾病归咎食盐有

甲状腺疾病发病率上升,是否与我国实行十余年的食盐加碘策略有关?国家卫生计生委及相关领域专家认为,将甲状腺疾病发病率升高归咎于碘盐,是缺乏科学依据的;食盐加碘对消除碘缺乏危害至关重要,必须长期坚持。

食盐为何要加碘?

国际控制碘缺乏病理事会理事兼中国和东亚地区协调员陈祖培介绍,碘是人体每日新陈代谢必需的微量元素,用于合成甲状腺激素,促进生长发育。碘摄入不足会导致甲状腺肿大、克汀病、亚临床克汀病等碘缺乏病。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碘摄入不足,更会影响胎儿和婴幼儿大脑发育,造成智力损害。

由于我国土壤和水中普遍缺碘,有30个省份不同程度地流行过碘缺乏病,成人甲状腺肿大、儿童智力低下等现象较为普遍。在碘缺乏病重病区,曾流行一代甲(甲状腺肿大)、二代傻(克汀病、亚临床克汀病)、三代四代断根芽的说法。

从上世纪90年代起,很多国家通过在面包、牛奶和食盐中加碘等措施来改善碘缺乏状况。1994年,我国国务院发布《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1995年开始,除水源性高碘地区外,全面实施食盐加碘。2011年评估,全国98%的县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医师连小兰介绍,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外环境缺碘状况将长期、持久存在,如果没有持续的人群补碘措施,可能再次流行碘缺乏病。

碘盐威胁甲状腺?

甲状腺疾病的发生与环境、饮食、生活方式、精神压力、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连小兰认为,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甲状腺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群众就诊率和健康体检率明显增加,加之高分辨率B超和高灵敏的激素测定方法广泛应用,使甲状腺疾病的早期诊断率大幅度提高。

碘过量也可诱发或加重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疾病,但陈祖培认为,碘缺乏比碘过量更危险。他介绍,2009年国际控制碘缺乏病理事会发布公告称,补碘的益处远远大于碘过量引起的相对较小的风险。

陈祖培还强调,正常情况下,人体甲状腺激素合成是动态平衡的,摄入过量时会自然排出,不会在体内无限制积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成人每日碘摄入量为150至300微克,欧盟和美国的医学研究机构认为成人可耐受上限分别为每日600微克和1100微克。

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尚无科学证据表明人群甲状腺癌发病增多与食用碘盐有关。

盐里该加多少碘?

防治碘缺乏病既要纠正人群碘营养不足问题,又要尽量避免因碘摄入过量导致的危害。连小兰说,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至关重要。

我国实施食盐加碘策略以来,一直通过人群碘营养水平监测来调整人群补碘策略。分别于1995年、1997年、1999年、2002年、2005年、2011年开展了6次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据此3次调整食用盐碘含量,从1995年统一的20毫克/千克以上标准(未设上限)逐步调整到2011年20毫克/千克、25毫克/千克和30毫克/千克三种标准,并授权各省份根据本地区人群实际碘营养水平自行选用。

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组织对新标准实施后各省人群碘营养水平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并将根据监测结果不断改进和完善食盐加碘政策措施。

陈祖培认为,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人们食盐摄入量逐渐减少,食用盐含碘量也存在上调的可能性。

可否改吃无碘盐?

无碘盐哪里有售?国家卫生计生委介绍,我国有8个省111个县为水源性高碘地区,这些地方供应的都是无碘盐;在其他地区,也设立了无碘食盐销售网点。

据统计,北京市现有无碘食盐销售网点78个,上海市1322个,天津45个、江苏352个、福建517个。另据调查,山东省除了在38个高碘县(市)供应无碘食盐外,还在其他地(市)设立2383个无碘食盐零售网点,平均每县20余个。浙江省在每个乡镇(街道)均设立了1家无碘食盐供应点。

但是,食盐是否加碘不同于微辣还是重辣的口味选择,而是国家从保护全民健康角度作出的有科学依据的判断。连小兰说,盲目选用无碘盐可能导致碘缺乏病,尤其是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缺碘可能使下一代智力受损,这种智力损害通常滞后,到孩子8岁左右才逐步显现。

即使在沿海地区,食用无碘盐也难以保证碘的摄入量。陈祖培说,2009年,卫生部在福建、上海、浙江、辽宁等4省(市)开展的沿海地区居民膳食碘摄入量调查结果显示,在未考虑烹调损失的情况下,膳食中的碘84.2%来自于加碘食盐,来自各类食物的碘仅占13.1%(其中海带、紫菜和海鱼共占2.1%)。如果食用不加碘盐,97%以上的居民碘摄入量会低于推荐标准,碘缺乏的风险很大。

只有两类人群应当选用无碘盐。陈祖培说,一类是生活在水源性高碘地区的居民;另一类则是患桥本氏甲状腺炎和甲亢的人群,可遵医嘱不食用或少食用碘盐。               (来源:新华网)

 梧州市监测结果显示,梧州属低水碘地区,现阶段适宜采用以食用碘盐为主的科学补碘方式。2014年,我市的人群碘营养监测儿童尿碘、孕妇和哺乳妇女尿碘、病情监测点儿童进行甲状腺容积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内。我市各级政府部门均按《地方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开展碘缺乏病防治工作。2015年起,全区执行的食盐碘标准是每千克食盐含碘1833毫克。去年,我市全市共检测2100份盐样,碘盐覆盖率、碘盐合格率及合格碘盐食用率均大于95%,均达到国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