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蚊灭蚊 预防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通过蚊虫叮咬在人群中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经过呼吸道、消化道或接触等传播。
登革热是当今人类中流行最广的虫媒病毒病之一,登革病毒的主要媒介是伊蚊(花斑蚊)。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千万到1亿登革热病例发生,这其中有50万例进展成更为严重的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
目前,输入性病例是我国登革热发生的主要原因。我国大陆近些年来不少地区都发现了来自国外流行区的输入性病例,个别地方还引发了当地病例的发生,甚至造成局部暴发。登革热在我国多发生于6-11月份。
★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3-14天,通常为4-7天。即病人一般在蚊虫叮咬后4~7天内发病。
登革热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突发高热、三痛(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皮疹、“三红征”(面、颈、胸部潮红)、束臂试验阳性(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可出现出血倾向)
少数患者会进展为登革出血热(DHF)或登革休克综合征(DSS)。
患者感染一种血清型康复后,产生的免疫对同一血清型型病毒免疫力可持续1~4年,对其他三种血清型病毒感染无交叉免疫力,因此可以发生二次感染。
★ 诊断
如果发病前14天内去过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旅游,或者发病前14天内有可疑的蚊虫叮咬史,出现突发高热,肌肉关节痛,皮疹等临床表现,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旅游史/可疑叮咬史,通过采集血清检测以进一步确定诊断。
★ 传播途径
登革热通过带有登革热病毒的雌性伊蚊叮咬而传染给人类。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经过呼吸道、消化道或接触等传播。
★ 治疗及疫苗
目前并没有治疗登革热及登革出血热的特效药物,主要是对症和支持治疗,患者一般都会痊愈。目前尚未研制出有效预防登革热的疫苗。
★ 预防
1.到登革热流行区旅游,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蚊虫驱避药物;
2.房间应装置蚊帐或防蚊网;
3.使用家用杀虫剂杀灭成蚊,并遵照包装指示使用适当的分量;
4.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在树阴、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5.及时清理家中花盆、水缸、废弃罐子的积水,别让它们长蚊虫;
6.尽量避免用清水养植植物
7.发生登革热暴发流行的地区的居民应主动配合城管、爱卫部门入户调查蚊媒密度
8.如果在登革热流行季节或者去登革热高发地区旅游回来出现发热伴骨痛/皮疹应尽快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旅游史以助诊断
★ 登革热常见问答
1.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在我国,登革热曾经在海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和港澳台等地区暴发,7-11月为广东省登革热高发期。
2.登革热的症状是什么?
一般带病毒的蚊子叮咬后3至15天发病,通常为5至8天。一般的症状表现有:起病急,高热(
3.登革热会致命吗?有后遗症吗?
登革热一般为自限性传染病,并发症较不常见,病死率较低,一般无后遗症。但容易传播,多次感染后易引起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征而导致死亡,应引起人们足够程度的重视。
4.登革热可以在人和人之间直接传播吗?
不会。但伊蚊叮咬登革热病人或隐性感染者后,病毒在蚊体内大量复制,它再叮咬其他健康人时,就会将病毒传播给他人,从而导致登革热的广泛传播。
5.登革热有没有疫苗可以预防?或者有特效药治疗吗?
目前,没有效疫苗可以预防,对登革热也无特效疗法,只能对症治疗。因此,最简单的办法只能是避免被蚊子叮咬,发病时及时就医。
6.传播登革热的蚊子有什么习性?哪些地方容易受到这种蚊子叮咬?
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主要孳生在各种人工和植物容器积水中,如:室内外积水缸罐、竹林中的竹筒、树洞、椰子壳、废旧轮胎、腌菜陶瓷器皿等。多在户外侵袭人体,吸血高峰在下午4至5点,次高峰在上午9至10点。其中花斑蚊的活动飞行范围一般在滋生地附近50至
7. 怎样预防登革热?
伊蚊是登革热的唯一传播途径,因此,减少伊蚊数量或避免伊蚊叮咬是预防控制登革热传播的关键所在。
(1)清除或倒置室外各种可积水的容器,如放置在户内外不用的花盆、缸罐等,让蚊子无处藏身。
(2)种养水生植物(如富贵竹、万年青等)应每隔3-5天换水洗瓶、清洗根须。登革热流行期间最好不要种养水生植物,如要种养则改为用泥、沙种养。保持花盆托盘不积水,如有积水应随时清干。
(3)及时清除沟渠、天台等积水、填塞竹节、树洞,对于长期无法清除的积水,可以投放杀灭蚊虫的药剂。
(4)家庭可安装蚊帐、纱门、纱窗等;适时使用蚊香、电子驱蚊器、电蚊拍、防蚊灯等装备,还可以用杀虫喷雾剂对房间实施灭蚊处理。
(5)个人可在衣服上施用驱蚊剂,着浅色长袖衫、长裤,在户外活动时不要使用带有气味的化妆品、香水等。
8.还有哪些地区登革热疫情较重?到这些国家旅行应注意些什么呢?
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较为严重,到这些地方旅行应做好预防登革热的措施,防止被蚊子叮咬,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到登革热流行区旅行时宜穿长袖衫及长裤,并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喷涂蚊虫驱避药物。
(2)避免在树阴、草丛等蚊虫较多的地方逗留过久。
(3)旅游选择有空调或有蚊帐、防蚊纱窗的宾馆
(4)旅行结束后半个月内如出现发热,应尽早就医治疗,并向医生说明旅行史。
翻盆倒罐,将蚊子扼杀在摇篮
夏秋季各地高温多雨,加速了蚊子的繁殖孳生,容易引发登革热。疾控中心专家提醒市民,防控登革热,要翻盆倒罐清理家中积水,将蚊子扼杀在摇篮中。
积水——蚊子孳生的“摇篮”
蚊子的生长周期分为4个阶段,卵、幼虫、蛹、成虫,一般需要15天左右,其中约10天都在水中度过。
●卵:成虫将卵产在水中,卵经过1-2天孵化为幼虫。
●幼虫:蚊子的幼虫也叫孑孓,在水中生存5-7天,经过4次蜕皮后变成蛹。
●蛹:蛹在水中生存2-3天,然后羽化为成蚊。
●成蚊:成蚊从羽化至吸血需要1-2天,吸血至产卵需要2-5天。
翻盆倒罐,清除积水——从源头减少蚊子
●疏通沟渠,以免积水孳生蚊虫。
●及时清除单位、住户室内外各类型小积水,如房前屋后、阳台、天台、花盆托盘、各种盆罐容器、废旧轮胎、消防池等。
●水养植物(万年青、富贵竹等)、储水池(缸)等注意及时换水,庭院喷水池、假山水池、荷花盆、莲盆等积水无法清除时可采取养鱼等方法,杜绝蚊虫孳生
梧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桂ICP备17011531号-1
桂公网安备 45040502000032号
联系电话:0774-3863720 传真号码:0774-3863725 电子邮箱:wzscdcbgs@163.com
地址:广西梧州市春湖路3号 邮编:54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