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小知识


文章类型:疫苗与接种   来源:梧州市疾控中心  发布日期:2016-03-28


1、目前我国儿童免费接种的疫苗有哪些?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中包括的我国免疫规划疫苗,即免费接种的疫苗。儿童自出生后至1周岁,几乎每个月都要接种疫苗,为了帮助家长记忆,下面是按照儿童出生月龄排列的免费接种疫苗种类:


出生月龄

疫苗种类

可预防的疾病

出生时  

乙肝疫苗第1剂、卡介苗     

乙肝、肺结核

1  

乙肝疫苗第2      

乙肝

2   

脊灰减毒活疫苗第1   

脊髓灰质炎

3   

脊灰减毒活疫苗第2剂、百白破联合疫苗第1   

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4  

 脊灰减毒活疫苗第3剂百白破联合疫苗第2

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5  

百白破联合疫苗第3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6   

乙肝疫苗第3    

乙肝

8   

麻风联合疫苗1剂或麻疹疫苗1剂、乙脑减毒活疫苗第1

麻疹、风疹、乙脑  

618 

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  

A群流脑,第12剂(2剂间隔≥3个月)

1824 

百白破联合疫苗第4剂、麻腮风联合疫苗1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 

18   

甲肝减毒活疫苗1

甲肝

2

乙脑减毒活疫苗第2    

乙脑

3   

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第1 

A群流脑、C群流脑

4   

脊灰减毒活疫苗第4    

脊髓灰质炎

6   

白破联合疫苗1剂、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第2     

白喉、破伤风A群流脑、C群流脑


2、为什么接种疫苗能预防疾病?


科学研究表明,当细菌或病毒侵入人体时,身体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这种细菌或病毒的物质,叫做抗体。不同的细菌或病毒会产生不同的抗体,称为特异性抗体。病愈后,这种特异性抗体仍然存留在体内,如再有相应的细菌或病毒侵入体内,这种特异性抗体就能保护身体不受这些细菌或病毒的伤害。预防接种就是人为地将经减毒或灭活等工艺处理的少量细菌或病毒及其代谢产物接种给人,使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或细胞免疫反应,从而产生针对该种病原体的抵抗能力。


3、流动儿童如何接种疫苗?


我国对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实行属地化(即现居住地)管理,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享受同样的预防接种服务。如果有≤6周岁的孩子迁入其他省份,可直接携带原居住地卫生部门颁发的预防接种证到现居住地所在接种单位接种疫苗。如之前未办理预防接种证或预防接种证遗失,可在现居住地接种单位补办预防接种证。


4、接种疫苗后是不是就一定不得传染病了?


预防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但成功率并非是100%,多数疫苗的保护率>80%。由于受种者个体的特殊原因,如免疫应答能力低下等因素,可导致接种后免疫失败。但大量的研究证明,即使接种疫苗后发病,相对于不接种疫苗者,其患病后的临床表现要轻很多。


5、为什么一定要按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


不同的疫苗,有不同的免疫程序。如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等至少需要完成3剂接种才能使儿童身体产生足够的免疫力。随着孩子的长大,身体内原有通过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力也会逐渐下降。因此,有些疫苗还要进行加强免疫。

                                 梧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