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


文章类型:健康专题   来源:  发布日期:2017-04-14

1.什么是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是我国法定乙类传染病之一。

2.哪些动物能传染布病?动物患布病后有何临床表现?

染病的动物(包括野生动物)如羊、牛、猪、狗等是主要传染源。布鲁氏菌可以在不同动物间传播,也可以由动物传染给人,人间布病几乎都是由染病的动物所致。

动物患布病后主要临床表现是流产、不孕、睾丸肿大等。

3.人对布鲁氏菌的易感性如何?那些人易感染布病?

人对布鲁氏菌普遍易感,无性别、年龄差异。接触病畜的兽医、检验人员、饲养放牧人员、皮毛加工、屠宰、挤奶人员等是感染布病的高危人群。

4.人得了布病有什么表现?

人类受布鲁氏菌侵入后,经过2-3周的潜伏期,表现出典型的临床症状。布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多汗、关节痛、乏力、食欲不振、失眠、全身酸痛,部分男性患者还会出现睾丸炎等症状。慢性期多为固定性关节疼痛。晚期可导致关节僵直或畸形,甚者骨质破坏。

5.人是怎么感染布病的?

布鲁氏菌主要通过皮肤粘膜、消化道、呼吸道侵入人体,使人感染发病。人的感染途径与职业、饮食、生活习惯有关。

经皮肤粘膜接触感染:处理病畜难产、流产及正常产;检查牲畜;饲养放牧病畜;接触病畜的尿、粪,如清扫畜圈;屠宰病畜、剥皮、切肉、分离内脏;剪毛或从事皮毛加工;挤奶或加工病畜奶制品。

经消化道感染:喝生奶及奶制品、吃生拌肉或吃不熟的肉。

经呼吸道感染:吸入被布鲁氏菌污染的飞沫、尘埃。

6. 怎样诊断布病?

确诊布病的主要依据:①流行病学接触史。如病人有与病畜、野生动物、畜产品等密切接触史或生活在疫区;②临床症状和体征,但应该排除其他疾病;③实验室检查。常做的实验有病原分离、血清试管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等。

凡具备①、②两条并有③一项以上实验室检查阳性,即可确诊。

7. 布病的病程多长,预后怎样?

自然病程为36个月(平均4个月),但长者达数年以上。患者大多于36个月内康复。没有及时就诊或未能足疗程用药,容易造成布病慢性化,造成严重的关节变形、强直等后遗症。

8.得了布病怎么办?

得了布病要及早就医、彻底治疗,防止由急性转为慢性,减少复发、后遗症。

9. 布病有那些预防措施?

1)不食未经消毒灭菌的奶和奶制品。不食用患布病动物的肉及肉制品。

2)生熟肉案板一定要分开使用,牛羊肉烹调应熟透后食用,必要时要消毒。

3)不使用染病动物毛、皮,特别是有布病流行的地区出产的毛、皮等。

4)有疫病的畜圈舍要进行消毒处理。

5)有职业史的相关人员,出现布病症状时要及时就医。

6)人畜屋舍要分离,牛、羊接产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如穿工作服、戴口罩及橡胶手套等。

来源:广西疾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