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季节慎防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文章类型:热点关注   来源:梧州市疾控中心  发布日期:2018-03-02

冬春季是由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引起的其他感染性腹泻感染的高发季节,人群聚集场所暴发疫情的风险较高。201811日~228日,我市报告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比去年同期上升127%。在我市2月报告发病数中,其它感染性腹泻占第一位。

227-28日,就在学校春季刚开学的这两天,市辖区共报告发生了2起聚集性疫情,其中一起已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其中,聚集性疫情为长洲区某幼儿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万秀区某小学。经过市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均为由诺如病毒Ⅱ型引起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由于各单位反应及时,采取积极应对措施,目前疫情已得到有效的控制。

随着冬春季节病毒性腹泻发病进入高发期,因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暴发疫情将增多,集体单位为高风险场所。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诺如病毒传染性强,以粪-口途径传播为主,如食物、水源被污染可造成暴发流行,也可通过接触或空气传播,常在学校、托幼机构、养老院、医院及社区等处暴发流行。

专家解释,这是因为诺如病毒如果污染了食物、饮用水,甚至空气,比如病人腹泻或呕吐时产生的气溶胶质,里面的诺如病毒可漂浮到空中,从而感染附近的人,因此吃饭、喝水、呼吸都能让“诺如”有可乘之机。

诺如病毒可谓人人易感,而且感染后常常出现急性胃肠炎症状,会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有的人甚至一天拉肚子48次之多,还可能出现发烧、畏寒、头痛、肌肉酸痛等身体不适。绝大多数诺如病毒感染的患者是轻症,大多23天痊愈,但婴幼儿、老年人等本身抵抗力较差的,感染后可能因脱水发展为重症。对于诺如病毒感染,目前尚无特异的抗病毒药和疫苗,一般只能对症治疗。其预防控制主要采用非药物性预防措施,包括疫情监测、病例管理、环境消毒、食品和水安全管理和健康教育。因此,在疫情流行季节,市疾控中心建议:

医疗机构对呕吐、腹泻病人开展监测,学校、托幼机构开展晨检、因病缺勤追踪,及时发现病例及疫情,及时报告、及时处置、及时隔离治疗。

鉴于诺如病毒的高度传染性,对诺如病毒感染人员进行规范管理是阻断传播和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控制手段。病例应在其急性期至症状完全消失后72小时进行隔离。轻症患者可居家或在疫情发生机构就地隔离;症状重者需送正规医疗机构治疗。

为慎重起见,建议对食品从业人员采取更为严格的病例管理策略,需连续2天粪便或肛拭子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阴性后方可上岗。

供水机构要做好饮用水消毒处理;定期进行卫生学检测。集体单位须加强二次供水监管和卫生学监测,禁止私自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井水、河水等作为生活用水,购买商品化饮用水须查验供水厂家的资质和产品合格证书。农村地区应加强人畜粪便、病例排泄物管理,避免污染水源。

市民对于“诺如”也无须过分恐慌,一般患者靠自身免疫力就能逐渐恢复痊愈,甚至特殊治疗都不用。不过,专家特别提醒,如果老幼感染后上吐下泻,一旦出现脱水症状,即使精神食欲还好,也要到正规医院治疗。

预防最关键做好四件事

第一件事,勤洗手,洗净双手。保持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和控制传播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尤其是在吃饭前、做饭前、上厕所后,一定要用肥皂及流动清水冲洗20秒以上的正确方法彻底洗净双手。另外,消毒纸巾和免冲洗的手消毒液不能代替标准洗手程序,还需注意不要徒手直接接触即食食品。

第二件事,洗净果蔬。水果、可生吃的蔬菜,在食用之前务必认真清洗干净,建议瓜果最好削皮后吃。

第三件事,煮熟煮透。吃的东西一定要煮熟煮透,特别是生蚝之类的海产品。

第四件事,加强通风。家里、工作场所、集体场所,要常常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家有“诺如”患者怎么办?

1.给患者独立的饮食用具等生活用品,最好能安排独立的厕所。

2.患者要远离厨房,不要到厨房去晃悠。并且从患病到康复后3天内,都一定不要去做饭或照顾其他患者。

3.患者尽量不要和其他健康的家人近距离接触。

4.患者住所要开窗通风或使用排气扇,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5.患者呕吐或腹泻后,应先将其呕吐物及排泄物进行覆盖处理,不要随意翻动,避免扬尘形成气溶胶传播,然后尽快使用含氯消毒剂或漂白粉进行喷洒或覆盖消毒,消毒时间不少于30分钟,然后及时进行清扫,并清洗、消毒被污染的地方和物品,消毒可采取含氯消毒液或煮沸等,清理者务必戴口罩、手套,做足个人防护。

轮状病毒疫苗可以预防由轮状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但我市的接种率极低,疾控专家建议,6月龄以上儿童进行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