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及其预防


文章类型:健康常识   来源:梧州市疾控中心  发布日期:2018-05-29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亦称“痄腮”,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腮腺炎病毒属于呼吸道副黏病毒科,传染性仅次于麻疹和水痘。

腮腺炎潜伏期一般在2-4周,平均为16-18天。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以侵犯儿童为主,也常感染成年人。常在幼儿入托、新生入学、新兵入伍时暴发流行。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较多见。腮腺炎大多数起病较急,主要症状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整个病程约7-12天。病死率约为1/10000

截止2017年,全球将麻腮风联合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的国家已经达到121个,80%以上都采用两针免疫程序。研究表明:接种1MMR联合疫苗后,在最初抗体阳转的儿童中,1年后有15%的儿童抗体转为阴性。接种第2剂疫苗后血清抗体阳转率升至95%,并可产生更高浓度的长期抗体水平。如果儿童期的免疫覆盖率不高,会引起流行病学特征改变,腮腺炎发病向大年龄儿童转移,导致潜在的疾病负担比引进疫苗之前还要高。

WHO根据全球积累的经验提出三点建议:1、达到对腮腺炎的长期免疫保护需要接种2针疫苗。第二针也可以通过开展补充免疫活动的形式提供。2、鼓励目前实行单剂次接种的国家在免疫程序中增加第2针,以确保获得长期的免疫保护。3、第一针一般在12-18月龄时接种,第二针要至少间隔1个月后再接种。4、出于程序上的考虑以使接种率达到最高,第二针的接种年龄可以选择在出生后第2年到入学年龄(大约6)之间。

腮腺炎预防措施:积极治疗病人,做好隔离工作,隔离至腮腺肿大消退为止,教育健康学生不得与患病学生密切接触,勤洗手、勤开窗、勤锻炼、晒衣物。 8月龄接种麻风疫苗后,在不影响其他一类疫苗接种的情况下,尽快安排一剂流腮疫苗的接种,一周岁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