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防治核心信息及知识要点


文章类型:健康常识   来源:梧州市疾控中心  发布日期:2018-10-11


一、流感是什么?得了流感有哪些症状?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传染性极高的急性呼吸道疾病,由流感病毒引起。流感病毒共分甲、乙、丙型三种,其中甲型流感病毒致病力最强。

流感潜伏期通常为13日,症状包括高热、头痛、肌肉酸痛、极度疲乏、流鼻涕、咳嗽及喉咙痛等,儿童还可以表现为恶心,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年幼的儿童、年长者以及慢性病患者(肺部疾病、糖尿病、癌症、肾病或心脏病患者)容易出现并发症如慢性病恶化、肺炎以及死亡。


二、流感和普通感冒有什么区别?

普通感冒一般起病较缓,发热通常为低热,咳嗽、鼻塞、流鼻涕等上呼吸道症状比较明显,而头痛、肌肉酸痛、极度疲乏等全身中毒症状较轻,且传播也慢;流感则通常起病急,体温常超过39℃,全身中毒症状较重,往往会在短时期内形成流行。


三、流感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流感主要在人与人之间通过咳嗽及打喷嚏时产生的呼吸道飞沫传播,平时与发烧的流感病人近距离说话或者打闹,很容易会受到感染。除此之外,流感病毒也可以粘附在玩具、课桌、课本等所有物体的表面,如果手接触了这些病毒后再摸口鼻也会感染上流感病毒。


四、得了流感如何治疗?

治疗包括对症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抗病毒药物可用来治疗及预防流感,减少流感相关的发病、并发症、住院以及死亡。抗流感病毒的药物必须要经过正规医院的医生开出处方才可服用。若患上流感,在症状出现后48小时内服用抗病毒药物,能缓解病症及将病程缩短12天。


五、如何预防流感?

(一)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及防止出现并发症的有效方法之一,对某些容易因流感而出现并发症的人士尤为有效。接种疫苗后需约两星期时间让身体产生抗体。由于流感病毒很容易出现基因变异,一旦出现变异,原来曾经打过的流感疫苗保护能力就会明显下降,感染了变异的流感病毒后,即使曾经打过疫苗也有可能会发病,因此我们建议最好每年都能够打一次流感的疫苗来预防流感。

(二)此外,应采取以下措施,以预防感染呼吸道疾病或流行性感冒:

1、注意均衡饮食、定时进行运动、有足够的休息、减轻压力和避免吸烟,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咳嗽时用手帕、纸巾或者胳膊肘弯处捂住口鼻;清洁鼻子后要洗手,洗手应用清水和肥皂洗手,时间不少于半分钟。

3、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4、避免前往通风欠佳及挤迫的地方;

5、如发现有类似流感的病征,应该在家里休息,不要去上班/上课,并且尽快到医院找医生诊治,尤其是儿童、长者及慢性病患者。不要到外面的私人诊所去看病,容易耽误病情。